【台灣醒報記者陳昭妤台北報導】透過冰層,微中子也能傳遞訊號!募集美、日、歐、台等國專家學者的天壇陣列(簡稱ARA)計畫,預定4年內耗資千萬美元,在南極打造100平方公里的無線電天線陣列,解答天文奧秘。台大梁次震中心主任陳丕燊在南極代表台灣宣告參與此計畫,今天現場連線時,陳丕燊坦言,在40度低溫和高山症圍攻下工作相當痛苦,但非常開心。
微中子是一種基本粒子,本身不帶電荷,質量輕到可以光速前進,且可穿越整個宇宙不被阻擋。因此,60年代時,前蘇聯物理學家阿斯卡瑞安便利用南極的巨大冰層阻擋超高能微中子,並因而產生正負電子,形成「簇射」現象,發出輻射,科學家便藉輻射產生的無線電波頻,解讀微中子在冰層中發出的訊號。
為了充分利用微中子傳遞訊號的特性,陳丕燊多年前便開始推廣ARA微中子陣列望遠鏡,並在今年順利和各國專家合作,在南極冰層打入微中子,藉由其傳出的電磁波,解讀諸多宇宙奧秘。身在南極的他,今天也透過連線表示,之所以選擇南極,是因其冰層厚度剛好,研究團隊不必再耗費成本製作冰層。
由於南極天氣極為嚴酷,陳丕燊連線時也坦言身心受到極大挑戰,儘管現在是夏天,南極仍只有零下40度,一下飛機,高山症、暈眩感立刻襲來,爬個樓梯就會有缺氧的感覺,但對於能參與這個計畫,陳丕燊的語氣依然流露興奮,他表示,將會在南極待到12月14日,參與南極百年盛典。
代為解說的台大能源資源系副教授黃明輝說,目前規畫4年內在南極完成37座ARA天線站,並用5到10年測試微中子在冰層中的作用情形。而每座實驗站會安插4支天線,預估耗費2億4千萬元,台灣約需負擔3分之1,目前除了國科會的補助,工業界和企業界也有不少贊助,黃明輝期望各界能一起加入,讓台灣在國際天文界發光發亮。
圖說:台大能源資源系副教授黃明輝解說ARA天線站構造。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in99.net/banner/in99.gif)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eewiialex.sg1003.myweb.hinet.net/adv/ing9.gif)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love5200.ec168host.org/img/images/2.gif)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nintendo.tw/images/wii_big_s.gif)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53.tinypic.com/j83clk.gif)